记者 辛圆
8月1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,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。
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周陈在会上表示,近期发改委将报批加快设立投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,将推动民营企业更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,核电领域要更加开放,让民营企业参与其中。同时,发改委将完善交通能源等领域的价格形成机制,提高投资回报水平。
值得注意的是,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提到,高质量推动“两重”建设,激发民间投资活力,扩大有效投资。
界面新闻梳理发现,今年以来,多地持续面向民间资本推介投资项目清单,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。
山西省2月25日发布的2025年第一批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名单,共有项目60个,计划总投资622亿元,计划引入民间资本227亿元,包含产业类项目(含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)26个、重大工程和补短板类项目18个、使用者付费的特许经营项目6个、其他类项目10个。
云南省发展改革委建立2025年云南省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,共纳入382个项目,总投资3456.62亿元,覆盖能源工业、能源以外工业、农业、文化旅游、数字经济,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。
浙江省发展改革委6月5日发布8个向民间资本推介的重大项目,总投资349.76亿元,涉及杭州富春湾科创中心及产业化基地项目。
发改委副主任郑备在5月8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发改委正在加快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,已经在核电、铁路等领域推出一批重大项目,目前有的核电项目民间资本参股比例已经达到20%,工业设备更新、回收循环利用领域支持民营企业的资金占比超过80%。
“今年我们还将在交通运输、能源、水利、新型基础设施、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,推出总投资规模约3万亿元的优质项目。”郑备表示。
郑备同时强调,民营经济促进法积极回应了民营企业的关切,做出针对性的制度安排,比如,在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方面,法律规定国家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,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,保障“非禁即入”。
有话要说...